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读书划线

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

罗伯特·戴博德

 

 

第三章 初见咨询师

你的朋友们想让我给你做咨询,以便减轻他们对你的担忧。你似乎也想得到帮助,为的是让他们高兴。所以依我看,你的那些朋友们才是我真正的来访者。

 

第四章 抑郁的原因

“还是我一贯的做法。大家对我生气时,我就会不自在,只要能让他们重新喜欢上我就行。所以我承认自己就是个十足的混蛋,还向河鼠保证会改正我的行为举止。”

 

第五章 成长的寓言

苍鹭全程专心地听蛤蟆说话,就好像整整一个小时里,他完全聚焦在蛤蟆身上,只专注于蛤蟆的情况,其余一概不关心。所以蛤蟆发现自己不用老说“你明白我说的吗?”或是“我说清楚了吗?”这些习惯用语,是他为自己表达不清的胡扯道歉用的

父母也是人,会不可避免地把他们的观念和行为传递给后代,正如他们一定会把自己的基因传给下一代一样。所以孩子们要学会的是,如何应对和防御因此而产生的后果。”

本我所在,自我相依

 

第六章 探索童年

“你肯定不喜欢,可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自己,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,并理解这些情绪。如果你否认它们,不论是用无视还是压抑的方式,结果都像是做了截肢,就如身体的重要部位被切掉了一样,你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残缺的人。”

童年体验到的最强烈的情绪,不可避免地变成我们成年后经常有的感受。有诗人曾说‘孩子是成年人的父亲’,或许就是这个意思。”苍鹭又说,“另外,我想在

顺从行为可能导致有些人学会了把依赖当成生活方式

 

第七章 愤怒的表现

獾从来不会倾听别人,只想摆出一副教导者的样子,批评人家的短处

怄气的人是总绷着脸、阴沉沉的样子,而且安静得很反常。蛤蟆,在我看来,‘适应型儿童’的所有行为里,怄气是最能说明怎样用时间来稀释愤怒的例子。通常这是孩子在权威之下无法随心所欲才做出的反应。成年人或许会因为输掉一场权力斗争而生闷气,也是同样道理。说白了,怄气是输家在对强大的赢家做出反应。

 

第九章 秘密协议

困惑是学习过程的第一阶段,这说明固有知识的局限开始被打破

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,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。

批评与自我批评

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,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。

 

第十一章 蛤蟆先生的选择

你还要为自己的不快乐责怪别人多久

 

第十三章 人生坐标与心理游戏

自证预言’的意思是,我们会控制事件的发生,从而确保预言会成真。我们会确保自己的世界和预期的一样

《人间游戏》

 

 

第十五章 最后一次面谈

时间在他面前蔓延,如同没有路标也没有尽头的沙漠,每天的生活只剩空虚,人生的意义无处可寻。他靠每天散步迫使自己的生活有一些规律,而咨询面谈至少让他在一周又一周的浑浑噩噩里有事可做

他们都有强大的自我意识,了解自己的情感。他们能管理情绪,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。但也许最重要的是,他们能控制冲动,也懂得延迟满足,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。

 

第十六章 道别与新生

河鼠决定要用一顿午宴来纪念蛤蟆的康复。他说:“人们太容易让重要的事件就这么过去,忘记关注或为它们庆祝,也许是因为我们通常都只在事后才明白它们有多重要。”

“对‘大世界’的误传太多了。当然,如果你体格小,又只住过弹丸之地,自然就觉得‘大世界’又大又可怕。但过一阵你就能在那里找到容身之处,能力也比之前大得多。我觉得在那儿我有更多的自主权,当然也就有更多的机遇。”“好吧,他也许说得对,”鼹鼠思忖着,“不过我很高兴我不用搬家。我熟悉河岸,河岸也熟悉我。就算它是个弹丸之地,我也会全心全意留守。”